试题01: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
A.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D.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答案: ABCD
试题02: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之外犯有下列哪些罪的一律适用我国的刑法:( )。
A伪造国家货币罪
B反革命罪
C贪污罪
D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
答案: ABCD
试题03:对犯有行贿罪的犯罪分子应该给予如下处罚( )。
A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C数额巨大、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D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或判令退赃
答案: BCD
试题04:玩忽职守罪的特征是( )。
A侵害的个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B客观上表现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应尽的职责的行为,并给社会造成了损失
C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D犯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答案: ABD
试题05: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如下证明意见:( )。
A被告人有罪
B被告人无罪
C被告人罪轻
D被告人应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
答案: BCD
试题06:下列哪些逮捕人犯的情况是合法的( )。
A由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的
B由人民法院决定并由法警执行的
C由人民检察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的
D由公安机关自行批准和自行执行的
答案: AC
试题07: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的特点是( )。
A有明确的原告和被告
B案件事实、情节清楚
C不需要采用专门的侦察手段即可查明
D对社会的危害性小
答案: ABCD
试题08: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相同点是( )。
A都不能针对第三者实施
B都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C都是对正当进行或正在发生的危害而采取的,即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
D都是对不法侵害行为所采取的
答案: BC
试题09:刑法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 (多选题)
A. 从轻处罚
B. 从重处罚
C. 减轻处罚
D. 免除处罚
答案: ACD
试题10:下列自然人中可能成为犯罪主体的有( )。 (多选题)
A. 醉酒的人
B.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
C. 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D.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的精神病人
答案: ABD
试题11: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 )。 (多选题)
A. 犯罪的主体
B. 犯罪表示
C. 犯罪的目的
D. 犯罪的故意
答案: CD
试题12:侵犯他人民主权利的犯罪有( )。 (多选题)
A. 破坏选举罪
B. 杀人罪
C.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
D. 非法管制罪
答案: AC
试题13:我国刑罚的目的是( )。 (多选题)
A. 惩罚犯罪
B. 预防犯罪分子再次犯罪
C. 通过对罪犯适用刑罚以警戒社会上不稳定分子,防止他们走了犯罪的道路
D. 教育人民群众,以增强其法制观念
答案: BC
试题14:甲将自家祖传的珍贵文物卖给外国人乙,甲的行为( )。 (多选题)
A. 构成犯罪
B. 应以窃运珍贵文件出口罪论处
C. 应以走私罪论处
D. 应以投机倒把罪论处
答案: AB
试题15:以下属于犯罪客体的是( )。 (多选题)
A.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B. 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C. 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D. 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答案: ABD
试题16:司法监督的主体是:( )。 (多选题)
A. 法院
B. 政法委
C. 法制办
D. 检察院
答案: AD
试题17: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能够成为犯罪的主体的有( )。 (多选题)
A. 国家机关
B. 任何自然人
C. 中国共产党的常设机构
D. 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答案: ACD
试题18:犯罪的特征有( )。 (多选题)
A.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 刑事违法性
C. 阶级性
D. 应受刑罚处罚性
答案: BCD
试题19: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制裁包括( )。 (多选题)
A. 判处徒刑
B. 没收财产
C. 剥夺政治权利
D. 罚款
答案: ABC
试题20:不能适用假释的罪犯有( )。 (多选题)
A. 累犯
B. 无期徒刑犯
C. 有期徒刑犯
D. 因杀人、强奸、抢劫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
答案: AD
试题21:主犯包括( )。
组织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 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
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 聚众性犯罪中的首要分子
答案: ABC
试题22:犯罪未遂具有如下特征( )。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犯罪没有得逞,即没有具备构成某个具体犯罪的全部要件
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 ABC
试题23:有关犯罪预备,正确的说法是( )。
犯罪预备包含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刑法规定对犯罪预备予以必要的处罚
犯罪预备尚未造成犯罪客体的实际损害 刑法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 ABCD
试题24:紧急避险必须具备以下哪些条件:( )。
必须是为了避免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遇到危险而采取的 必须是正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采取的
必须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如果能采取其他方法避免危险,就不能实施紧急避险行为 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答案: ABCD
试题25:1997年修改后的新《刑法》赋予公民对某些犯罪采取绝对防卫而不受限度限制的权利即对正在进行( )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行凶、杀人 抢劫
强奸 绑架
答案: ABCD
试题2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的单位必须是公司、事业单位、企业、机关、团体 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答案: ABCD
试题27: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
它必须是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 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
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 ABC
试题28:犯罪客体是( )。
犯罪对象 社会利益或权益
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答案: CD
试题29:有关危害行为,正确的说法是( )。
它是犯罪的客观方面三个基本要件之一。 它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作为和不作为
作为是指行为人用积极行动实施为我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不作为是指负有特定义务实施某种行为而又能履行这种义务的人消极地不履行义务而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
答案: ABCD
试题30: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 )。
罪刑法定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罪刑相当原则 刑法个别化原则
答案: ABC